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成功案例
产品展示
新闻资讯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电话咨询
固话:400-025-3599
手机:13905180520
返回顶部
当前位置: 首页 > 产品展示 > 影院/VR
理论剧场 • 国美影院知识点【认识戈达尔】
来源:乐鱼体育网站    发布时间:2023-10-08 02:27:00

  「理论剧场」琢木各学科知识讲堂系列专栏,是针对各学科与设计考研相关的专业相关知识内容面向同学的干货分享,每个学科发挥自身的专业特色,从点出发,由线聚焦,面面俱到地剖析讲解专业相关知识内容,关注更进设计趋势,把握学科专业设计动态,优化自身专业技法能力,充分体现专业素养。无论是艺术设计学习者还是爱好者,在为好学者提供新资讯的同时,也希望能通过促进交流而激励年轻创作者在创作的路上持续前进。

  戈达尔曾经在瑞士的尼翁接受教育,之后在法国念高中,继而入读巴黎大学。他在索邦大学的日子里对电影产生兴趣,毕业后数年间伙同年轻的电影人制作人和影评人推动法国电影新浪潮。

  戈达尔的电影通常被视为挑战和抗衡好莱坞电影的拍摄手法和叙事风格。他也把自己的政治思想和对电影发展史的观点注入他的电影。在他的作品里可以经常发现存在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影子。

  2022年9月13日,戈达尔在瑞士接受协助自杀辞世,享耆寿91岁。据戈达尔的家人透露,戈达尔本人生前并没有患病,只是对人生感到“筋疲力尽”。

  戈达尔幼年居住在瑞士,出身富裕,父亲是医生、母亲是瑞士银行家之女,继承了庞大遗产。十八岁时回到巴黎。他开始接触电影,参加在巴黎市内拉丁区的电影放映会。他在电影会里认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他们后来纷纷成为法国新浪潮的先锋,这中间还包括《电影手册》的创办人安德烈·巴赞、雅克·里韦特、克劳德·夏布洛、法兰索瓦·特吕弗、雅克·罗齐耶、雅克·德米。

  他们共同积极推动改革法国电影,并发表宣言。他们都以为电影的本质是写实。他们主张运用长镜头和复杂的场面调度来表达视觉讯息,避开使用不必要的剪辑。当戈达尔成为导演之后,常常采取连续长镜头来展示电影的真实性。但戈达尔也是运用多重突兀跳接的先锋。

  戈达尔的去世意味着铭刻影史的《电影手册》派导演已悉数不在人间。可以说,这标志着法国新浪潮运动的完结,标志着一种电影拍摄理念的终点,也标志着一个时代的落幕。

  1950年,戈达尔、埃里克·侯麦和雅克·里韦特创办刊物《电影公报》,该刊物出版了五期。1951年安德烈·巴赞创办《电影手册》,戈达尔和其他两人转而为巴赞写稿。同期的众多影评人在往后十数年先后成为电影导演。

  戈达尔在二十三岁时因丧母回到瑞士,于瑞士大迪克桑斯坝工作,用赚来的钱买了生平第一部三十五毫米摄影机。趁机拍摄了一套短片《混凝土做作业》。在1955-58年间制作了四套实验短片,《一个风子》(1955年)、《所有的男生都叫派翠克》(1957年) 、《水的故事》 (1958年) 、《夏洛特和她的情人》 (1958年)。

  1960年,戈达尔拍摄了他的第一套长片《精疲力尽》,获得了柏林电影节最佳导演银熊奖。此后,戈达尔的电影生涯可划分为数个时期。在不同时期里,他有不同的拍摄方向和主题。

  电影《精疲力尽》中首次出现跳切这一剪辑手法。戈达尔自己说,这是一部没有规则可循的电影。

  在1959年到1967年间,戈达尔制作了15套长片、8套短片。他始于打乱传统叙事模式、到后来全以意识形态主导故事发展,并以电影为工具表达他对消费主义的蔑视和反越战的立场。

  他在1958年的布鲁塞尔世界博览会看了奥森·威尔士的《历劫佳人》,深受影响,继而拍摄他的首作《精疲力尽》,由让-保罗·贝尔蒙多和珍·茜宝主演,特吕弗撰写剧本。此片成为法国新浪潮风格的标志,当中包括灵活运用流行文化、随意指涉美国主流电影、多重非常规性跳接、弃用厂景改用实景、演员直接向观众说话等。

  他亦精于运用和谐谑不同电影场景。在《精疲力尽》里,男主角明显地模仿堪亨弗莱·鲍嘉。英格玛·伯格曼、塞缪尔·富勒、弗里茨·朗的电影对白和场景也间中出现。

  戈达尔的第二部影视作品是《小兵》,故事涉及阿尔及利亚独立战争,导致此片在法国禁映三年。电影的女主角是安娜·卡里娜,她成为了戈达尔的首任妻子。随后,她继续担任戈达尔下一套电影《女人就是女人》的女主角。观众可在该电影发现好莱坞音乐剧的影子。

  戈达尔在1962年拍摄了《随心所欲》,深受影评界欢迎。安娜·卡里娜饰演一个希望当演员的女子,因为生活拮据而从事性工作,电影展示了平凡性工作者的日常生活和感性一面。

  他在《卡宾枪手》(1963年)表达他的反战思想。大师级意大利导演罗伯托·罗塞里尼参与撰写故事。由于他渐有名气,有电影公司找他投资拍摄《轻蔑》,并邀请当时最有名的法国女星碧姬·芭铎参演。戈达尔在此表达他对电影投资方的商业头脑的不满。这电影的色彩运用和场面调度是现代主义艺术在电影呈现的示范。

  安娜·卡里娜续任《不法之徒》 (1964)的女主角。戈达尔有意用喜剧手法在不同场景里指涉匪帮犯罪电影。同年他亦拍摄了《已婚女人》 (1964年)。

  1965年,戈达尔拍摄《阿尔法城》,有意谐拟科幻电影和黑、故事大意为一个科学家企图控制思想来建立一个没有罪案的城市。之后经过多个月的资金筹集后,《狂人皮埃罗》得以同年完成。此片的个人言志成分甚强,安娜·卡里娜饰演男主角让-保罗·贝尔蒙多的女伴,二人在生活不同细节上争吵,俨然代表戈达尔与卡里娜的婚姻生活。

  翌年戈达尔和特吕弗电影《四百击》的男主角让-皮埃尔·利奥德首次合作,拍成《男人,女人》,亦使让-皮埃尔·利奥德以二十一岁之龄成为柏林电影节最佳男主角。此片捕捉法国的青年一代的心态,受到影评界赞赏,在柏林电影节获得最适合青年观众电影的荣誉。同年,戈达尔与安娜·卡里娜在离婚前最后一次合作拍摄长片《美国制造》,又再次模仿或颠覆匪帮电影的桥段。

  戈达尔在1967年全面透过电影表达对资产阶级的不满、反越战和反对当权者。年头的《我所知道她的二三事》讲述一个巴黎女性如何活在消费主义当道的社会。紧接的《中国姑娘》描述一群法国的年青追随者的生活,包括背诵法文语录和批判美国帝国主义。年尾的《周末》更是对整个法国社会制度的彻底批判。电影杂志《Premiere》在2007年把此电影评为史上25套最危险的电影之一,与史丹利·库柏力克的《发条橙》和马田·史高西斯的《出租车司机》同列。

  戈达尔也会透过演员的对白反映自身对法国打压前殖民地的不满,描述部分青年人渴望政府改革的诉求。他也在多部作品表明反对越战。

  * 在1967年拍摄的《周末》里,他让动作停止--两个倒垃圾的人直接对着一部摄象机谈线分钟之久。在这部影片的开头部分,一个仅仅穿着乳罩和短裤的女人,坐在半明半暗的一张桌子上,直接对着一部推近拉远的摄象机说话,详细的叙述她参加的一次狂欢。这个段落也持续了好几分钟。思想激进的戈达尔,用这种方式与好莱坞抗衡。因为在他看来,好莱坞电影流畅的剪辑和快速的节奏,是为了迎合观众,进而麻痹观众,使他们沉湎在白日梦中,甘心情愿的忍受资产阶级的剥削。他甚至认为,电影本身就是资产阶级的,要反抗资产阶级,就需要把电影的传统全部粉碎。这样不象电影的电影,才使值得拍摄的好电影。

  由1968年起到七十年代,戈达尔尝试把社会运动思想注入其电影。在六十年代末,他加入Dziga-Vertov电影组织,并多次走访不同地方拍摄政治性和实验性极高的电影,大多都未能作或者被拒绝放映。

  戈达尔积极关注1968年巴黎的五月风暴,并开始和深受思想影响的学生Jean-Pierre Gorin合作拍摄有关于此的电影。1972年的《一切安好》是该时期的代表作,由红极一时的影星简·芳达和伊夫·蒙当主演。

  戈达尔在1980年开始返回拍摄较为正统的电影。如《各自逃生》(1980年)、《受难记》(1982年)、《致弗瑞迪·比阿许的信》(1982年)、《芳名卡门》(1984年)。间中也“故态返萌”制作一些广受争议的电影,如被天主教会谴责并视为异端的《像玛丽致敬》(1985年)、或者是被评为不当使用莎士比亚名著的《李尔王》 (1987年)。

  他后期的电影着重场面的美感和安魂曲式的孤寂。例如有《新浪潮》(1990年)、《自画像》 (1995年) 以及《永远的莫扎特》(1996年)。《德国玖零》(1991年) 是一个为其二十五年前的作品《阿尔法城》拍成续集的尝试。另外,他亦监制了特辑《电影史》,回顾整个二十世纪的电影发展历史。

  戈达尔已经年届七十,仍在尝试拍电影的新方向。《爱的挽歌》在2001年发行。他一同运用传统电影胶片拍摄前半部,再用数位摄影机拍摄后半部,交融黑白和彩色影像。下一部作品是2004年的《我们的音乐》,戈达尔重拾战争作为题材,包括波斯尼亚战争、美国内战、以巴冲突,以表述美国的战场无处不在,即使天堂亦有美国的海军陆战队巡逻。2010年,《电影社会主义》在当年的戛纳电影节一种注目单元首映,是戈达尔首部16:9的高清影片。

  在戈达尔生命的晚期,他仍然拍摄了两部非凡的作品,3D电影《再见语言》和最后一部《影像之书》。戈达尔的最后两部作品,呈现了他自称所有的印象主义和野兽派的趣味。他用这种趣味,在获得的画面上——部分是自己拍摄、部分来自电影史和艺术史材料、也有电视新闻画面——尽情“涂鸦”。

  电影语言的每一次发明都出自偶然,而自大卫·格里菲斯之后电影语音没有一点真正的发明创造。此后,电影史经过了漫长的半个世纪,直到戈达尔。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教授戴锦华说:“让-吕克·戈达尔本人是一个断代式的角色,因为他推进了电影语言,更新了电影语言,甚至更新了整个电影叙事的可能。” 可以说,戈达尔通过电影这一媒介去想象世界。

  用电影理论家塞尔日·达内的话来说,戈达尔以既有的形式为起点,“发明”(或“拼凑”)了我们对影像和声音的当前知觉形态。换而言之,我们今天的视听感受有相当一部分是戈达尔塑造的。

  戈达尔的那些创新——剪辑上的跳切、插入字幕卡或漫画、突然掐断音乐、音画不对位、角色对着摄影机说话、玩笑式的搬演,以及故意打乱叙事顺序、在故事片中加入真实采访……等等——被相当数量的电影导演学习,同时也被那些拍摄MV和电视广告的人采用,逐渐在主流影像中变得很普遍。

  由于戈达尔对电影语言的革新意义深远,法国电影资料馆的创办人亨利·朗格卢瓦在乔治·萨杜尔所编著的《世界电影史》序言中写道——电影史分为“戈达尔前”和“戈达尔后”两个时期。

  对于新浪潮,戈达尔曾有一句很重要的论断:我们只破坏规则,但不建立规则。这个论断甚至到他晚年依然成立,这使他不同于任何一位主流电影人的地方。戈达尔不需要同化他人,他也难以被任何人同化。

  以上就是国美影院理论剧场有关“认识戈达尔”解析的全部内容。关于电影艺术的干货还有更多详细的内容要和大家伙儿一起来分享,请持续关注…

  注意: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想要准备考研的同学,建议从现在开始,大量的阅读与积累,培养个人思维与见解,夯实电影艺术理论基础~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

相关新闻